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内外双循环

新春走基层 农家听心声

时间:2017-01-26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7385 次
0


124日,吉林省和龙市南坪镇高岭村村民白羽荣(左二),正和家人在新房子里吃午饭。当地政府多方努力发展养殖业及木耳种植业等,同时还为140户居民免费新建房屋,配合水、电和村路等设施改造,最终让高岭村在2016年摘掉了“贫困帽”。

 

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摄



新春之际,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在公园、街头精心布置各种花灯,城乡群众纷纷走出家门观花灯、赏美景。图为几名小朋友在市民广场的花灯前游玩拍照。

 

记者 史自强摄

 

安徽金寨大湾村

 

贫困户住上新楼房

 

韩俊杰 韩震震

 

杀猪宰羊,住进新房,大别山深处的安徽金寨县大湾村,贫困户们即将迎来一个“幸福年”。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年关将至,记者来到这里,感受着贫困户们的可喜变化。

 

“我们农村有过年杀猪的风俗,以前条件不好,养的猪舍不得吃,今年我一斤都没卖,都留着过年。”贫困户陈泽申带记者走进存放粮食的房间,打开一个大缸的盖子,里面有100多斤腌肉。

 

除了杀猪,陈泽申今年还宰了一头羊,风干的羊腿与腊肉、腊肠一起挂在房梁上,冰箱里也塞满了鱼、金针菇、豌豆等,让他跟孙子能过个“肥年”,同时好好招待客人。

 

陈泽申家属于支出型贫困,缺少劳力,因学致贫。为了帮助他脱贫,金寨县、花石乡帮他安装了光伏电站,引进茶叶企业开展“企业+农户”种植,支持他养殖山羊,同时还联系公益组织解决其孙子的部分上学费用。2016年,仅养羊一项,他就有近万元的收入,“今年卖了10只羊。”收入的增加让陈泽申心里踏实,而更令他开心的,是刚刚拿到新房的钥匙。

 

“原来住的是茅草房、土坯房,条件好的住砖瓦房,想不到能住上楼房。”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陈泽申有房屋腾退、危房改造、扶贫、移民等各种补贴,新房子不花一分钱,他打算年后再装修一下就正式入住。

 

已经住进新房子的村民陈泽平,正忙着晾晒腊肉。刚过去的一年,除了光伏发电和茶叶种植,陈泽平还养黑毛猪、担任护林员、在周边工地打工,其中打工就给他带来了1万多元收入,“党和政府政策好,我们自己更要努力。”

 

 

四川丹棱县

 

自办“村晚”说“奔康”

 

本报记者 王明峰

 

120日,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湿冷逼人,但文化大院里喜气洋洋,欢快的音乐响彻山间,4个省定贫困村的农民们自编自演自办的庆脱贫“村晚”正在这里上演。

 

“过去吃了上顿愁下顿,如今吃不愁穿不愁,赶上好时代,感谢党的好政策……”70岁的瞿应英演唱的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表达了脱贫后的感恩之情。“妻子你挺辛苦,丈夫心里最有数……”岐山村4组王玉华用歌声感谢与自己同甘共苦、一起实现脱贫奔小康的妻子。王玉华说:“过去家里入不敷出,上有80多岁老母亲,下有两个孩子,自从政府补贴4万元修了羊圈,如今我家年收入超过了6万元。”

 

10个节目,讲的是身边事,演的是身边人。每个节目结束,村民曾莉琼都一个劲地鼓掌,“他们演得开心,我看着也高兴,因为节目演出了我们脱贫时的心情。”

 

丹棱县2013年底有4个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408521人。2016年,县里开工建设集产业、物流、旅游于一体的“奔康大道”,全长34.2公里,串起了贫困村。建设了5个集中安置点,易地搬迁249人,目前贫困户都已经搬进新家过新年。

 

 

重庆潼南区

 

留守娃放飞艺术梦

 

本报记者

 

“我听老师说,你学拉丁舞进步挺快,希望你越跳越好!”春节前,记者跟随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委副主任颜小平来到桂林街道花厅村王秀红家家访。接过颜小平送来的新书包和文具,还有一双少儿拉丁舞鞋,11岁的王秀红虽不爱说话,一双大眼睛却闪着欣喜的光。

 

20164月,潼南区启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延伸项目,每年面向社会培训机构购买艺术培训公益服务5000学时,重点配置给高中以下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及家庭困难儿童,开展音乐、舞蹈、书法、绘画4个类别的艺术启蒙培训。王秀红是全区首批选出的198名小学员之一。

 

“听说了这个好消息,我专门回来陪孩子去填的申请表。学了跳舞后,她性格开朗了不少,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也提高了。”秀红的父亲王良富告诉记者,他与妻子在外务工,秀红平时跟着爷爷奶奶在一起。“孩子从小就喜欢跳舞,我们也想让她多学学,但之前一打听城里舞蹈班的收费就犯难了,也觉得怪对不起孩子的。”王良富说。

 

颜小平说,他们建立了制度,保证培训质量要上去。“教得好!娃儿还参加了演出,高兴得很呢。”小秀红的爷爷说。在大家鼓励下,小秀红换上新舞鞋。王良富把电灯“挑”出门外,随行干部用手机播放音乐,小秀红在院坝上跳起了欢快的拉丁舞,动作舒展灵巧……

 

 

山西广灵县

 

“巧娘”织出脱贫路

 

本报记者

 

临近年关,活却多得停不下来。庄户里的女人们顾不上扫窑蒸馍,都跑来这里做手上的活。这里是山西省广灵县壶泉镇“巧娘宫”合作社。

 

晚上7点多,灯光下,20多个妇女围着火炉,忙着用秸秆编织各种工艺品。“咱农村妇女干农活都是‘女汉子’,编织工艺品却是个顶个的‘巧娘’。”合作社带头人刘金萍说,农村时间比较自由,每天来几个小时,家里要是有事,把活带回去做也行。

 

别看时间“随意”,但生产的东西可讲究得很。没人用的玉米秸秆,在“巧娘”们手里四缠五绕,喝水的工夫,一件用秸秆编织的小凳子已经做好。“秸秆四毛钱一斤收的。纯手工秸秆编织品,又好看又好用。”刘金萍拉着记者逛了一圈。

 

“不愁卖不出去,就愁咱人不够。”47岁的刘金萍乐呵呵地告诉记者:“除了秸秆编织品,还有手工十字绣、广灵剪纸,全都是手工做。合作社成立两年多了,今年能卖200多万,而且主要是网上销售。”

 

“工资支出一年100多万,80多个职工全是附近村里的。”起初,刘金萍到县城给读书的孩子做饭时,学会了剪纸,心想不如教会大家,一起赚钱!后来,正好县里有项目支持,她和爱人就成立合作社,免费培训大家学手工艺,培训完了就能来上班。

 

她所说的项目支持,是广灵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制定的扶贫项目库,包括养殖、种植、手工艺等产业。“我听说过了年,县里的产业园区就能入驻了,场地大租金还便宜。到时候我想挨个去村里招人,把更多的妇女,包括残疾人等,都招进来。”刘金萍说.


来源:人民网


责编:晓宇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