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吉林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泥土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时间:2020-12-08 作者:任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点击: 16432 次
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任爽


11月7日,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的村委会里格外热闹。一场乡村旅游人才技能培训吸引了不少村民。


“老师教得认真,大伙儿学得仔细。”为了参加其中旅游文化产品制作员培训,返乡务工的村民周爽一大早就来到村委会。一上午的时间,她学会了3种糖人的制作方法,“和过去相比,马鞍山村变了大模样,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只要勤劳肯干,就能赚到钱。”


周爽的感受正是马鞍山村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马鞍山村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再以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同时拉动消费助力扶贫,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转变。


从“啃资源”到依托资源致富


走进马鞍山村,柏油路蜿蜒整洁,各具风格的村舍错落有致,母亲河小南河绕村而流。


曾经的马鞍山村,“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是村民们挥之不去的烦恼。


“过去,马鞍山村以矿山产业为重要产业,全村有8家采石场。由于经营粗放、管理不善,既破坏了资源也破坏了道路,还带上了贫困村的帽子。”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张旭光将这段历史形象地概括为“啃资源”。


2016年,马鞍山村班子抓住采石场专项整治的契机,全面禁采,并在脱贫包保单位长春市旅游局的帮助下,走上了发展文旅产业的道路。


张旭光信心坚定,带头关闭了自家的采石场。他说:“马鞍山村有山有水,森林覆盖率高达46%。又在长春市和吉林市两大城市之间,长图铁路、长吉公路沿村而过。借助资源和地理两大优势,选择文旅产业错不了。”


采石场关了,生态环境好了,发展道路定位准确,马鞍山村很快变了样:小南河两侧有了休闲漫养路,马鞍山村徒步路线远近闻名,休闲驿站、咖啡馆、民宿酒店等配套齐全,“山野菜美食节”“徒步大会”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


从外出打零工到守家赚钱


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在新盖的房子里,说起村里发展文旅产业后自家的变化,村民刁秀云的脸上随即浮现笑容。2019年,刁秀云花15万元新建了120平方米的房子,又和入驻村里的旅游企业签约,以每年两万元的价格出租自家房屋做民宿。刁秀云说:“合同签了10年,不仅能保证回本儿,家里还有了稳定的收入。”


在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马鞍山村以促进村民增收脱贫为前提,采取“集体+企业+村民”的模式,利用村民闲置住宅打造民宿旅游合作项目。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出租房屋增收,还可以在合作社就近就业。


自家的房屋变成民宿后,刁秀云也结束了外出打零工的日子,成了民宿的保洁员。她说:“我和我爱人在民宿旁边又盖了个房子住,在村里就有活儿干,每天走着就能上下班。家里暖和,心里更暖和!”


为了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2019年,马鞍山村还引进了投资50亿元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其中的氿遇山居影视基地项目已经建设完成,由吉林电视台制作、即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鲜花盛开的山村》就在这里取景拍摄。氿遇山居项目负责人付洪伟说,从2019年6月项目开工起,已带动本地就业100多人次。


目前,马鞍山村各农家乐、民宿已累计接待游客达3万余人次。经村民同意,马鞍山村将扶贫项目农家乐统一出租,收益用于贫困户分红,每年每户贫困户可收益项目分红900余元。


传承红色文化,让大家建好家乡的心更齐、劲儿更足


今年,马鞍山村又多了旅游打卡点。7月,马鞍山村标准化新型农业产业示范园——氿遇山居南果馆落成开放。馆内百香果、香蕉、芒果等热带作物随处可见,东北地区很少种植的咖啡树更是吸引了游客的目光。项目负责人付洪伟说,集种植、加工、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南果馆将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周边村屯共同发展。


就在今年,马鞍山村依托红色资源建成的“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罗明星事迹展览馆”“马鞍山村村史馆”也对外开放,让马鞍山村的文旅产业中不仅有民俗文化,又多了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


张旭光说:“关闭自己家的采石场时,我老父亲坚决反对,老长时间都不搭理我。现在看着游客一拨一拨地来,看着泥土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他比我这个村支书都高兴。”


2018年,马鞍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实施“育民、便民、乐民、安民、富民”五项为民计划,为文旅产业发展凝心聚力。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里成立了“三江好”剧社。张旭光和村民一起把抗联英雄罗明星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参加演出的村民怀玉琢说:“村里美了,乡亲们富了,村风家风越来越好,我要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让大家建好家乡的心更齐、劲儿更足!”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7年,马鞍山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9年,村里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全村人均收入达12500元。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8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转自:光明网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