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 >>正文

传承瑶族文化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2023-12-05 11:05:40 来源于:羊城晚报

1.png

“一山又一山,一水又一水,走山的脚步有我相随……”今年正值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日前,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传习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内,大型原创音乐剧《过山“谣”》正精彩上演。台下,来自美国、法国、泰国、老挝等多国海外瑶族同胞齐聚,大家热泪盈眶,掌声雷动,为这部带着浓烈“乡愁”的音乐剧喝彩。

“看到台下观众为我们欢呼呐喊流泪,很自豪。”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传习馆馆长赵云金说。《过山“谣”》的主创人员大多来自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传习馆,这部音乐剧成功的背后,浓缩着他们立足民族文化传承、扎根基层进行文艺创作的故事。

2018年9月,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传习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挂牌成立。实践点广泛培育民族歌舞人才,通过舞蹈、山歌、音乐剧、舞剧等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常态化开展文艺创作、文艺演出、文艺下乡等活动,弘扬民族艺术,打通文化传播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传承瑶族文化 5年累计创作124部文艺作品

“10月至12月2023年戏曲进校园演出;10月4日至5日‘音乐点亮人生’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惠民演出;11月13日瑶族原创音乐剧《过山“谣”》惠民演出……”走进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传习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只见门口处醒目地立着一块牌子,介绍近两个月传习馆的惠民演出情况,时不时有观众进出。

“音乐起!走,手摆动起来,步子迈大……”在一楼的排练室,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传习馆副馆长李福军正和20多位演员们排演音乐剧《过山“谣”》。“我们每天都来排练,做好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承这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我们的使命。”李福军说。

传习馆的前身是乳源瑶族自治县艺术团,如今的40多位工作人员大多是原艺术团成员。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传习馆扎根基层,累计创作了124部富有瑶族特色的文艺作品,将新思想新政策以及瑶族文化唱出来、演出来、跳出来。如歌曲类有《山的那一边》《茶山谣》《瑶山红》《火塘夜话》等21首,原创舞蹈类节目达67个,打造了瑶族原创音乐剧《过山“谣”》、音舞诗剧《不息的号角》等大型舞台作品2部等。

如今大火的《过山“谣”》正是其中的代表作。乳源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如何通过一部艺术作品让观众了解乳源过山瑶,了解这里的文化魅力,这是赵云金等人的创作初心。为了创作这部音乐剧,赵云金和传习馆的演员们多次走进大山调研采风,了解瑶族的文化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剧首演后一炮而红,荣获了2019年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0年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三等奖,并在广东多地巡演,受到了专家和观众们的好评。

“作为传习馆的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经常开展文艺创作演出、辅导,不仅可以提高我的工作能力,还让我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更深的感情。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让更多人爱上瑶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传习馆的“90后”馆员胡玮说。

送文艺到乡村推动文明新风进入千家万户

除了文艺创作、展演,广泛开展惠民文化文艺下乡活动也是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传习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重要工作内容。

记者了解到,乳源以县民族文化传习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及县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广场等为活动阵地,孵化组建“金鸪鸪”瑶乡文艺兵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开展文艺宣讲、文艺帮扶和文艺精品创作,不断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艺术素养和文化获得感。

传习馆的志愿者们几乎每个月都会下乡进行文艺志愿服务,或是进行惠民展演,或是走进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指导村民们跳舞、唱歌等。

“在传习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村组建了健身队,几乎每周都会约着唱歌跳舞健身。之前志愿队帮我们指导的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还获过县里文艺比赛的三等奖,我们拿到三千块钱的奖金!”在乳源乳城镇云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62岁的村民邓浅娣刚刚跳完舞,兴奋地向记者讲述着。

赵云金介绍,自实践点成立以来,传习馆广泛深入全县镇村(社区)、学校、景区,常态化开展了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演出、“金鸪鸪”瑶乡文艺帮扶、“魅力瑶乡文化乳源”文艺惠民演出等300余场,惠及群众8万余人次。“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深耕基层进行艺术创作,培训文艺骨干,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推动文明新风进入千家万户。”赵云金说。

文|记者 柳卓楠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何昱       校对 |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