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重庆

重庆全力抗旱减灾保秋粮丰收

时间:2022-09-02 作者:城市乡愁 来源:重庆日报 点击: 6465 次
0

7月以来,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极端高温天气,给全市农业生产带来了压力。对秋粮为粮食生产“大头”的重庆而言,眼下正是保秋粮丰收的关键时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关键时刻应有关键作为。8月2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了解到,我市已采取多部门联动抗旱、提升抢收进度、紧抓晚秋生产等措施,全力抗旱减灾,坚决打赢秋粮丰收保卫战。

多部门联动推进农业抗旱减灾

“旱情出现后,我们和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紧密配合,联动抗旱,建立起监测预警、技术指导、应急处置、用水调度一体化工作机制。”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中山地区水稻、玉米处于关键生育时期,甘薯、晚播大豆、高粱等在土粮食作物都处在产量形成关键阶段。市农业农村委组织成立了15个抗旱工作督导小组和19个技术指导组,督促各区县落实农业抗旱各项工作。

“眼下,全市共有427个抗旱技术工作组1938名抗旱技术人员,分区县、分旱情紧盯水稻、玉米、甘薯、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作物,分类制定抗干旱、抗高温等技术措施,指导区县加强在土作物肥水调控,积极采取覆盖栽培、抢灌‘跑马水’、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喷施抗旱剂等技术,降低旱灾损失。”该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水利部门积极合理调配现有水源灌溉受旱作物,提前谋划应对秋旱冬干连春旱,全力保障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安全;气象部门准备人工降雨高炮弹13770发、火箭弹650枚,适时开展抗旱增雨作业;全市各级财政已投入抗旱资金约9000万元,出动抗旱应急力量5300余人,送水车等抗旱应急物资装备3200余台,全力保障农业生产。

1.6万余台收割机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做好技术指导的同时,我市积极提升抢收进度,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8月25日上午,梁平区星桥镇两路村一片高标准农田上,随着一声发令枪叫,10余名选手跃上农机,轰鸣声四起,金色稻粒“尽入囊中”。

这是我市首届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目的是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加快普及机收减损技术。

“‘减损’就是‘增产’。”市农业农村委农机化处负责人表示,机收每亩损失减少1%,全市就能增收稻谷8000万斤左右,可供20万人吃一年。

该负责人表示,为加快抢收进度,降低损失,我市已组织本地收割机5612台,从外地调进11057台,全力抢收成熟作物。

秋收时节,有“巴国粮仓”之誉的垫江县迎来水稻收获季。8月上旬开始,从江苏、安徽、河北等地引入的以及垫江本地的上千台收割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丰收图。“目前,全县45.5万亩水稻已完成收割99%以上,剩余的我们也将加快进度。”垫江县农技站站长说。

在全市范围内,中低海拔地区的水稻收割进度良好,目前全市已完成机收水稻589万亩,整体收获进度超过四成,玉米收获超八成。

扩种100万亩秋马铃薯、秋菜补粮损

“早秋粮损晚秋补。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后,今年我们尤其重视晚秋生产。”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将在往年基础上再扩种50万亩秋马铃薯,同时新增扩种50万亩秋冬蔬菜,并采取果园套种等方式扩大秋红薯、秋荞麦种植,在有水源保障的区域发展种植再生稻。

目前,市级农业部门已充分准备种子、肥料、农膜和柴油等农资的调剂、调运,引导农民雨后及时蓄水、翻耕空闲田土,确保第一时间开展晚秋生产。同时,我市加强农业执法力度,维护农资市场稳定。

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和秋粮生产的同时,我市还将全力保障“肉盘子”“菜篮子”的稳产保供。如在生猪方面,落实良种更新、贷款贴息、屠宰加工奖补、保险补助等政策;渔业方面,合理调水、及时补水,加强水质调控,适时适量疏捕,减少水体负载,确保安全度旱;蔬菜方面,加强对重点蔬菜基地生产供水保障,充分利用设施大棚、作物行间等遮阴地块,尽快播种瓢白、小白菜、苋菜、生菜等速生叶菜,确保今冬明春蔬菜供应稳定。(记者 苏畅)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