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甘肃

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持续发力提升脱贫成果

时间:2020-09-21 作者:陈富荣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点击: 19254 次
0

作者:陈富荣(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定西曾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清朝末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便发出了“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慨叹。定西靠什么走出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靠的是党和国家的关怀领导,靠的是社会各界对定西的牵挂帮助,靠的是全市人民持之以恒的苦干实干。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协同和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大举措。福州作为定西的对口协作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扛起政治责任,在更大空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上谋划福州定西长期互利合作,为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定西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上瞄准靶向,精准发力,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的“绣花式”扶贫,“绣”出了群众好生活。


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必须全方位集聚社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必须汇聚多方力量、采取多种举措,合力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政府主导的单项扶贫转向全方位协作、互融式发展。


打出扶贫“组合拳”,形成东西联合、多方联动的大扶贫格局,才能啃下脱贫“硬骨头”。福州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智力扶贫,分批选派党政干部和专技人员支援定西;福州市直部门和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等院校积极主动参与开展人才交流、培训、技术指导、项目对接;向定西市引入巨菌草种植、中蜂养殖、香菇反季节种植、生态林建设等多项实用技术;


落实“双招双引、对标福州”千人培训计划,培训定西党政干部,促进了两地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方法互学,作风互鉴;利用福州市人才资源优势,开展人才培训、技术交流、成果转化全方位合作;实行“组团帮扶”,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传帮带”作用,有力地提升了定西市扶贫工作水平。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点是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以智力扶贫培育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形成持续反贫困和促进发展的有效机制。福州定西两市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上,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培育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结合扶智、扶志有序进行。


福州与定西两地党委和政府聚焦深度贫困和脱贫攻坚,9次率团进行互访,轮流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深入推进。福州定西两市密切衔接沟通,形成了协同配合、分工负责的网格化对接推进机制,最大限度释放了协作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远看,东西部扶贫协作要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两市应继续发挥自身智力资源优势,坚持互派干部等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做好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促进两地观念互通、作风互鉴。


两市要不断探索创新协作方式方法,精准对接贫困群众需求,扩大贫困群众参与,完善扶贫产业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外部资源更好地用之于民,并有效转化为扶贫效益,逐步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和自主脱贫能力。


两市须打出制度、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组合拳”,双方谋划推动、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工作持续拓展。两市应继续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持续发力,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1日 06版)


[ 责编:王宏泽 ]


转自:光明网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